好像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,大的比如娱乐圈、体育圈、财经圈……小的圈子那什么书画圈、长跑圈、钓鱼圈、摄影圈……不混上几个圈,感觉自己少点身份似的。
我也号称自己混植物圈,其实严格讲不过是植物业余爱好者圈,属于站圈边仰望专家教授们的那个。不过,我私下觉得,就算业余的,也要懂点科属或者拉丁的才算入圈吧,否则自己也过不去。这些年,我也尝到了按科属去收集植物的甜头,且不说爵床科紫葳科等给我带来的收获,就算榕属榄仁属这些,也让人乐在其中。我在推文中曾无数次提到懒人一家子,榄仁属属于使君子科,也叫诃子属,问题是诃子又是啥?诃子(Terminalia chebula),不像它兄弟那样叫××榄仁,可它的名气一样响当当,它被称为藏药之王。懒人缺了它可不行,这几天终于见到它的开花,赶紧安排上。
对了,“可”旁的字,很多读“ke”,比如珂、轲、坷、柯、苛、钶,也有读“he”,比如呵、何、河,诃子读hē zǐ。诃子的拉丁文是Terminalia chebula Retz.,其属名Terminalia源于拉丁语terminalis,意为“终点的”,指叶簇生于小枝顶端,这也是该属的许多植物共有的特征,种加词chebula是东印度对它的称呼。诃子生于海拔800-1840米的疏林中,常成片分布,分布于越南(南部)、老挝等亚洲国家。我国云南西部和西南部有天然分布诃子,广东、广西(南宁)有栽培。
植物人都知道西双版纳有个热带植物园,那是大家心驰神往的地方,可你往往错失在景洪的两个宝藏之地,热带花卉园和西双版纳南药园,这两个地方各有特色,特别是北方过来的盆友,一定会给你带来收获。那一年,我去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时候,就抽空去了一下南药园,园内植物不少,特别是药用植物,资料显示,园内引种收集南药、民族药及其他药用植物1500多种,其中包括阳春砂仁、胖大海、白豆蔻、檀香、龙血树、儿茶、肉桂、金鸡纳等三十多种名贵南药。保存有药用植物标本10000余份,并拥有全国最大的胖大海、马钱、催吐萝芙木种质资源库、300多种原生兰科植物以及国内人工种植年限最长的土沉香、印度紫檀等重要南药。那是跟小谢老师过去的,就在这里面遇上了诃子,那一季,满树的果实。有个科普牌很清楚描述了诃子在药界的地位,而跟它颇为熟悉的谢老师跟我聊起来,让我对它念念不忘。后来在收集懒人家族中,发现这样一句话“榄仁属,也叫诃子属”,更是对它的地位非常的敬畏,可是因为我一直没有见它花开,对它挂念却只能束之高阁,直到前几天,跟丽姐去了华植,约了徐晔春老师和李薇老师逛园,终于见到它的花开,终于我要把它收入囊中了。
印象中,因为闭关锁国,我国传统医药大家庭里,都是原产我国的吧?当然不是,那只能说是自己的孤陋寡闻而已。就算传统医药大家庭里,也有许多是舶来药物,诃子就是其中的一员。诃子原名诃黎勒,系外来语音译。诃黎勒之名早见于东汉末年《金匮要略》中方剂“诃黎勒散”,而有关原植物和药材的记载始见于晋代嵇含所撰《南方草木状》:“诃黎勒,树似木棕,子形如橄榄,六路,皮肉相著,可作饮,变髭髻令黑,出九真”。诃子之名始见于五代前蜀《海药本草》,至清代《本草备要》才用作正名。《本草纲目》里很早就出现它的身影,据说“诃”这个字左边是言字旁,右边是可以的可。从右向左念就是可言,吃了它以后咽喉清爽,说话声音清脆洪亮,有道理么?反正因为这样,我把这个字记住了,不会误写成“柯子”、“珂子”、“轲子”、“坷子”了。
有人劝我写植物尽量少说药用价值,可说到诃子,不说药用价值不行呀。据说,在藏、蒙医使用的配方和成方中,绝大多数都使用了诃子。据藏药学经典著作《晶珠本草》里记载,诃子能调和百药,增强诸药药效,除顽疾、治诸病。因此诃子被称为 “藏、蒙药之王”、“藏、蒙药之甘草”。根据《南方草木状》和《药性论》的记载,诃子有黑髭发的补益作用,诃子成了药食两用的保健食品,可鲜吃、茶饮、蜜渍、腌制、泡酒,还可制造成各种饮料。据报道,诃子含有大量的鞣质,有一定的肝毒性,故不宜长期大量使用。
很久以前,有一个叫益超玛的姑娘,她不仅长得美丽,而且聪明善良,乐于助人。药师佛看到她的为人,赐给她一棵诃子树,并告诉她:“这是天下最好的药物。能消除所有的疾病,你要好好保护它。”为了解除百姓病苦,益超玛决定将诃子树种在最适合药物生长的“芳香山”上。她精心培植,每年都将采集的树种送给四方往来的客人,带到各地去种植,并告诉他们使用诃子治病的方法。从此,诃子树就广泛出现在雪域高原,各地藏医也都学会了用诃子治病。但只有品德最高尚、技术最精湛的医生才能得到芳香山上的诃子。
唐代三勒浆做法:“诃黎勒、毗黎勒、庵摩勒,已上并和核用各三大两捣如麻豆大,不用细,以白蜜一斗、新汲水二斗、熟调。投干净五斗瓮中即下三勒末,搅和匀。数重纸密封。三四日开更搅。以干净帛拭去汗,候发定即止。但密封此月一日合满三十日即成。”诃黎勒就是诃子,毗黎勒也叫油榄仁,跟诃子还是同科同属的植物(对了,最近也要写写它),庵摩勒这名字比较陌生,其实它是余甘子,我们身边常见的植物。看名字就能知道,这三种都是西域来的果子,这个酒方也是西域传来,而“三勒浆”这个名字显然是汉人起的。据说这种低度果酒深受唐朝宫廷喜欢。
前面无论是药,还是做酒,都提到了唐朝,可匪夷所思的是,诃子这个名字在唐朝还代表一种东西,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,我是这次为了了解植物才挖到的。原来,诃子还是古时汉族妇女的胸衣。诃子为中国古代女性的内衣之一,流行于唐朝、宋朝、明朝。诃子亦称“袜胸”、“襕裙”、“合欢襕裙”、“抹胸”等。汉族服饰中妇女的胸衣,自后向前围束,下面有线,可以同时围系裙腰。清代又称肚兜。《京本通俗小说•西山一窟鬼》:“侧手从抹胸里取出一个帖子来。”明田艺蘅《留青日札》卷二十:“今之袜胸,一名襕裙……即唐‘诃子’之类……自后而围向前,故又名合欢襕裙。”本来想给大家配个图的,算了,自己去找吧,或者自己去想“诃子”的样子呗。这内衣的名字据说是杨贵妃起的,至于为啥叫了这个植物的名字,那就只有问她本人了。
诃子是高大乔木。它的树枝树叶比较柔软,通常下垂,这也是它的比较容易分清的特征之一。它的树皮暗褐色,有纵裂。
它单叶互生或近对生,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至长椭圆形,两面密被细瘤点。
它的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,常排成圆锥花序;花两性,萼管杯状,无花瓣;雄蕊10枚,着生于萼筒上,花药黄色,心形;子房下位,1室,圆柱状,被毛,花柱长。
它的核果椭圆形或倒卵形,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,粗糙;种子1粒。
乔木,高可达30米,径达1米,树皮灰黑色至灰色,粗裂而厚,枝无毛,皮孔细长,明显,白色或淡黄色;幼枝黄褐色,被绒毛。叶互生或近对生,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至长椭圆形,长7-14厘米,宽4.5-8.5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钝圆或楔形,偏斜,边全缘或微波状,两面无毛,密被细瘤点,侧脉6-10对;叶柄粗壮,长1.8-2.3厘米,稀达3厘米,距顶端1-5毫米处有2至4腺体。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,有时又组成圆锥花序,长5.5-10厘米;花多数,两性,长约8毫米;花萼杯状,淡绿而带黄色,干时变淡黄色,长约3.5毫米,5齿裂,长约1毫米,三角形,先端短尖,外面无毛,内面被黄棕色的柔毛;雄蕊10枚,高出花萼之上;花药小,椭圆形;子房圆柱形,长约1毫米,被毛,干时变黑褐色;花柱长而粗,锥尖;胚珠2颗,长椭圆形。核果,坚硬,卵形或椭圆形,长2.4-4.5厘米,径1.9-2.3厘米,粗糙,青色,无毛,成熟时变黑褐色,通常有5条钝棱。花期5月,果期7-9月。
拉丁学名 Terminalia chebula Retz.
(本文图片均为原创,拍摄西双版纳南药园、华南国家植物园,部分文字资料来自互联网。)
编号:H853